甄嬛那一大家子的背景:吃大餑餑
旗下人吃大餑餑,渣都掉光了,淨剩個核(音胡)啦!大餑餑是滿清人的一種粗點心,屬於大八件(北京點心)之一,酥皮糖餡,一碰就掉渣。晚清時,旗下人的口糧關的銀子越來越少,可是旗人的習氣越來越大,再加上吸鴉片,常常是有上頓沒下頓。買完大餑餑,店舖的小伙計用紙包好,但必須剩兩塊,站在店堂的台階上,一腳門裡,一腳門外,要當場嚐一嚐,讓過往的行人看一看。右手把點心包舉起來,和冒沿齊著,為的是給行人瞧。左手拇指在下,食指在上,掐著這塊大餑餑,餘下的三個指頭扎撒著。脖子伸得老長,頭歪著,斜著嘴來咬這塊點心,生怕點心渣髒了自己。大餑餑本來就是酥皮,這樣一拿一咬,皮子紛紛落地,但吃的人決不在乎,這叫闊大爺賣份兒。店裡小伙計是訓練有素的,敏捷地倒來一碗溫開水,吃的人接過來,在嘴裡咕嚕一陣子,把水碗背著手遞給小伙計,眼皮不抬,表示自己家裡的底下人多,他是受伺候慣了的,手一背,自然有人接碗。如果碗接遲了,碗碎了,反怪你伺候人不長眼。然後仰著臉走出門外,把嘴裡的漱口水用力一噴,噴在台階下,不管過往行人怎樣側目。這才邁著裡八字的羅圈腿,誇耀這是長期騎馬,雙腳扣鐙落下來的一種姿勢。上身兩個膀子懸掛著,兩隻手像螃蟹的大甲子一樣向前微曲地伸著,邁出步去如同摔跤的武師在上陣前走場子一樣。這叫做撲虎營(滿洲話也叫撲盔營)裡巴圖魯(滿州勇士)的架式。右手指上掛著點心包,左手心握著鼻煙壺,左手大拇指高高地翹起,表明用來捻鼻煙用的,鼻子底下兩片黃蝴蝶,是嗅鼻煙留下的痕跡。在大街上一搖一擺地走著,這又是亮“份兒”。碰到熟識的人,說話的嗓音全都變了,不是由口腔裡出聲,而是由鼻腔裡發出音來,這叫“甩鼻腔兒”。
大餑餑,類似這樣的點心。
巴圖魯坎肩
不瞭解這些,就不會真正明白清朝垮台的原因。民初,大街上三三兩兩穿著舊報紙糊的衣裳,走路唏里嘩啦響,一到冬天,抱著街頭小飯館的熱煙筒而死的,多半是這些巴圖魯。到現在老北京還有罵人的一句話,說你“早晚抱煙筒”就是那時留下的。
(宮女談往錄 金易著)
(圖片若侵犯您版權,請通知移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