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從御苑的今出川御門出來,前往二条城。

 

這10天,阿北團幾乎都是依賴京都市巴士。

 

下車前記得按"下車鈴",因為他們可以過站不停。

 

這是阿北團入住的 ANA Crowne Plaza Kyoto。

這家飯店就在二条城對面。


檢視較大的地圖  

 

龜兔賽跑?

龜啊,跑錯方向是不會贏得喔。

 

原來是飯店旁邊幼稚園的遺跡。

幼稚園現在變成堀川音樂高校的一部分。

 

去二条城之前,本團要先去另一個地方,

就在飯店後面。

 

押小路通上的"豐臣秀吉妙顯寺城跡"。

 

這個"城跡"背後有一連串的故事。

 

原來,歷史上的二条城共有4座。

1、室町第13代將軍足利義輝蓋了"二条御所武衛陣",位置在御苑西側的平安女學院中學校附近的武衛陣町。後來,織田信長在武衛陣的遺跡上擴建,給15代將軍足利義昭住。

 

2、公卿二条家在押小路通和烏丸通附近有一座宅邸,遷出後,織田信長拿來作為自己在京都的居所,稱為"二条新御所"。本能寺之變時,織田信忠在此戰死,二条新御所也被燒毀。

 

3、豐臣秀吉打敗明智光秀後,將押小路通和小川通附近的妙顯寺遷往他處,此地則改建為妙顯寺城(即上圖),作為自己的居所,稱為"二条第",後來秀吉蓋好"聚樂第"後,妙顯寺城就轉作其他用途。

 

4、第4座就是現在德川家的這一座。

 

押小路通,到西洞院通右轉,

就可以看到御金神社有名的金光鳥居。

 

 

銀杏葉繪馬。

聽說社內有一棵銀杏樹,葉子掉光後,樹枝看起來像兩條龍。

 

關於銀杏葉的另一個有趣關聯:

下鴨神社和上賀茂神社的土地自古就屬於鴨(Kamo)氏,

下鴨神社的廟公現由鴨足(Icho)家族擔任,

所以他們的宗族是IchoKamo。

而銀杏葉的形狀像鴨足,所以銀杏葉也叫Icho(イチョウ)。

 

金運御守。

 

日本人的家庭財務由夫人負責,故常看到太太們結伴來參拜。

很多夫人在前幾年的澳幣炒匯戰中,都大顯身手。

 

有名的洗錢儀式。

聽說,這一洗就會開始發財。

格友一定想問阿北發財了沒有?

可惜,沒有!

有的話,阿北應該正在環遊世界,

而不是在 "爬格子"。

 

本殿裡面是這樣。

御金神社好像沒人在顧,

買繪馬和御守都是憑良心自己投幣。

整個御金神社好像在傳達一個理念 

東西擺在那裡不用管,錢就會自己長出來,

也就是聚寶盆的理念。

(比如說,有些人把工廠擺在土耳其或巴西,

錢就無止境地一直冒出來。) 

括號內暗指阿北兩位擁有聚寶盆的同學,

此番邀請同學前往土巴誇耀其征服夷狄之戰果,

兩位現已分別成為當地的土豪和巴豪,

深受當地民眾之嫉妒。 

 

這是稍早前在御所買的金皮夾。

 

跟御金神社的金鳥居還蠻合tone的。

 

 

  

 

 

去二条城前先在飯店吃個午餐。

 

這是餐廳旁邊的咖啡廳。

落地窗前的平台可以舉辦婚禮福證。

 

咖啡廳的側面。

 

餐廳。

 

和牛咖哩飯 + 四碟漬物,2257羊(含稅8%、小費10%)。

路蕎。

本來誤以為是大蒜,

結果入口的感覺就像它的外貌一樣可愛。

 

牛肉 + 蝦的蛋包飯,1900羊(含稅、小費)。

日製蛋包飯通常比台製蛋包飯高一個層次。

 

和牛咖哩烏龍麵,1663羊(含稅、小費)。

湯頭挺有滋味,

和牛部份,阿北則缺乏鑑賞的歷練,

無法分解其美妙的方程式。

 

吃麵附送的紙圍兜。

特地帶回台灣以資紀念。

 

二条城的東大手門。

大手門在日本城郭中相當於正門,

因其主要功能為防禦,

故多以石壘形式做成大型櫓門,

另外,城背面的門叫做搦手門。

 

過馬路時又巧遇永觀堂幼稚園的娃娃車。

 

您覺得前面那個小北鼻有很快樂嗎? 

日本人的想法真的有點不一樣吔!

 

有售票機,也有售票窗口。

 

 

 

東大手門。

 

外濠(護城河)好窄,阿北不用換氣就可以橫越。

徳川家康蓋的二条城只有二の丸部分,

護城河做得很窄,加藤嘉明等人建議加寬,

家康說,河窄可以使敵方不容易駕船,

也可以提高我方火槍的命中率。

 

日本人好厲害,連木牌都能做出鐵鏽的質感。

 

大手門包鐵皮,不虧是武家的大門,完全保持戰鬥姿態。

 

可以租語音導覽。

 

二条城境內略圖。

引用自http://blogs.yahoo.co.jp/masatake_ko/27879841.html

 

二条城是徳川家康為上洛和保衛(監視)天皇御所而建。

 

一進大門就可以看見番所。

番所等於是警衛室吧,

日本城堡內的番所所剩無幾,

所以二条城的這個大番所非常珍貴。

 

臉都那麼白,難道是… 

要不要請德川家的家督來告訴他們:

「各位辛苦了,德川家已經下班了。」

 

回頭看東大手門和番所。

 

東南隅櫓。

櫓,是一種蓋在城上防禦用的瞭望樓。

二条城本來有七個櫓,東南隅櫓是保存最好的。

 

唐門。

 

這個唐門在它的時代當中是最大的。

 

富麗堂皇的裝飾,比天皇御所的色彩尤有過之。

 

上面雕著龍虎鬥吔,這有點把天皇踩在腳下的嫌疑。

 

天皇看到這麼漂亮的門,肯定思忖著為什麼不是放在朕家裡?

 

二の丸御殿。

 

 

二の丸御殿不能拍照,

阿北只好引用網路照片介紹。

 

阿北把鞋放在車寄之後,走上御殿立即感到,

幽暗的氣息已順著挖臉上的皺紋佔據了阿北的表情,

在呼吸間,也嗅到了家康陰魂迴旋的體味,

這一切都暗示著凡是陽光照不到的地方,

依然被最初的主人統治著。

 

跨上遠侍廳,

一、二、三の間(虎の間)障壁畫裡的猛虎冷不防地跳到眼前,

各藩家臣在此等後時,冷汗也在顫慄中抖動吧。

引用自

http://blog.livedoor.jp/yanagityou9999/archives/2013-08.html

 

天皇的敕使正坐在一の間隔壁的欽使の間,

雖然他周圍環繞著花鳥,

但也煩惱著要怎樣不失體面地跟這些武夫交涉。

引用自

http://papilio-no-me.cocolog-nifty.com/blog/2009/06/3-9d8a.html

在欽使の間,將軍必須委屈地坐在下面,

因為欽差代表天皇,當然是坐在上面。

 

老中在式台の間可忙著呢,

各藩帶來的貢品要在這兒整理後進獻給將軍。

引用自

http://blog.livedoor.jp/shyougaiitisekkeisi2581/archives/52138700.html

 

隨著走廊彎進大廣間,

阿北將在一の間或二の間正式跟將軍say hello。

到了現場才發現一堆人在裡面哭,

原來徳川慶喜正在宣佈要將大政奉還給天皇。

引用自

http://markedpost.com/asia/nijo-castle/

 

四の間的障壁畫是狩野探幽的「蒼松老鷹圖」,

11公尺的樹枝上還站著一隻眼神犀利的老鷹,

監視著諸侯的一舉一動。

引用自

http://info.yomiuri.co.jp/event/2012/07/post-244.Php

 

黑書院是將軍處理政事和接見親藩大名、譜代大名的房間。

親藩大名是和德川家有血緣關係的諸侯;

譜代大名,又稱世襲大名,

是指關原之戰以前就追隨德川家康的諸侯。

引用自

http://www.douban.com/note/220196160/

江戶時代俸祿一萬石以上的武士就可稱為大名,

意思是「擁有大片土地的人」。

書院不是讀書的地方,是武家的一種住宅形式。

德川家的代表色是黑、金,

這兩個顏色在後期武家建築風格中擔任重要角色。

 

書院造將寢殿造的屋外走廊變成屋內,

這些昏暗的走廊稱為"廊下"。

引用自

http://www.douban.com/note/220196160/

 

白書院是將軍的寢室和起居間,

障壁畫都是比較樸素的水墨山水。

 

引用自

http://www.douban.com/note/220196160/

 

御所的建築是不能進去的,

所幸二の丸御殿可以進去,

而且將軍家的氣勢又在天皇家之上,

所以給它繞一圈,

可以體驗日本最高掌權者日常生活的微型排場。

 

釣鐘。

此二鐘是幕末時為防備倒幕份子,

作為二条城和北邊所司代之間的聯絡工具,

阿北猜想應該是類似用摩斯密碼「三長兩短」的那種方式。

京都所司代是幕府在京都的代表。

 

前往二の丸庭園。

二条城今日的規模,

是第3代將軍德川家光為了迎接後水尾天皇,

將原有的殿舍、庭園予以擴充、整修而成的。

 

前面是二の丸御殿的大廣間。

徳川家雖然建造了二条城,但15代將軍中,

只有第1、2、3、14、15代將軍來過這裡,

因為將軍在江戶是君臨天下,

到了京都卻要坐在下位拜見天皇,

那當然敬而遠之是最好的了。

 

右邊是大廣間,前方是黑書院。

二の丸御殿是由遠侍廳、式台廳、大廣間、蘇鐵の間、

黑書院和白書院六棟大書院式建築相連而成,

整套建築以東南往西北之方向斜行排列。

 

在二の丸御殿行走時,

木板會發出啾啾聲,說是像黃鶯的叫聲,

所以稱為鶯聲地板。

啾啾聲來自木板下面鐵釘和鐵片的構造,

隨著腳步的踩踏而上下摩擦所產生。

有了啾啾聲,刺客當然就會嚇一跳而放棄行刺。 

 

這個木板像是阿北龜裂的腳底板。

 

二の丸庭園。

 

坐在大廣間或黑書院裡被訓話的諸侯,

下課時可以到廊下一邊欣賞庭園,

一邊和同學吐槽將軍剛才給的作業。

 

梅花型的補丁比御所的好看。

 

離開二の丸庭園。

 

前面是本丸櫓門。

 

東橋。

 

這個內濠就比外濠寬多了。

二条城的護城河叫外濠,本丸的護城河叫內濠。

 

從這個角度開始感受城堡的防衛力量。

 

上面就是本丸御殿。

 

阿北在此一夫當官。

 

本丸御殿的御常御殿。

原版的本丸御殿早就中雷燒光了,

現在的本丸御殿是把御苑的舊桂宮挪過來的,

這屬於公家住宅風格,明顯與武家風格不同,

可惜只在春季和秋季的有限時間才開放,

此番無緣參觀。

 

每座屋頂都插著好幾根避雷針!被轟怕了。

現在的本丸庭園是明治天皇行幸本丸時下令修造的,

因當時西風東漸,所以此庭園加入了一些西方元素,

照片中大片的草坪就是明顯的西方風格。

 

爬上天守閣跡。

原來5層的天守閣也是被雷K到而燒光,

後來既然將軍再也不來了,

那還有誰要理什麼天守閣!

 

整套的本丸御殿。

 

本丸的西橋。

 

本丸御殿的玄關。

 

鐵門閂。

 

地虎壓天龍。

 

照常理,一座城堡只會有一種家徽,

二条城原本只有德川家的三葵紋,

德川慶喜大政奉還之後,連二条城也給了天皇,

於是就得改掛皇家的菊紋,

聽說明治也曾下令把高過菊紋的三葵紋拆掉,

但因為有一個地方太高,所以拆不掉,

但經過阿北非常細心的觀察,

其實不只一個地方沒拆,

幾乎二の丸御殿的每個屋頂上最高的三葵紋都沒拆。

也就是說皇家竟然默許讓三葵紋高於菊紋直到現在,

這對於極其重視階級運作的日本統治團體來說,

真是令人費解的一件事。

 

回到二の丸御殿前的廣場。

德川幕府終結在慶喜手裡,可以說是冥冥中的定數。

慶喜出自水戶藩,

水戶光圀編撰的《大日本史》,

是以"尊皇攘夷"為史觀主軸,

這等於是站在幕府的對立面,

之後,水戶藩就不受將軍宗家的青睞,

沒想到最後,將軍的職位還是落到水戶藩的慶喜手裡,

而慶喜的潛意識仍然受"尊皇攘夷"的思想支配,

所以他認為跟天皇對抗是不忠的行為,

幕府竟然期待他帥氣地作一個逆臣,

可見是低估了思想控制行為的力量。

 

往車寄的左邊去看看。

 

團體客在這裡排隊進去二の丸御殿。

 

一排的蔵(倉庫)。

 

左邊是蔵的背面,右邊是休憩所。

 

好漂亮的銅綠。

 

小朋友,這裡是出口吔!就算是小孩子也不能走這邊喔。

 

東大手門和東南隅櫓。

其實二条城還有一半沒走,

阿北估計要3個小時才能全部逛完,

下次再來走另外一半。

 

   

 

  祇園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阿伯樂 的頭像
    阿伯樂

    不露の夜--Blue Page

    阿伯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