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午餐,走出巷子,
走進LAWSON(便利商店)。
為的是買哥拉巴園的門票,因為比較便宜。
這台Loppi跟i-bon差不多。
點「各種番號」。
輸入商品番號0237259之後,
按右下角的「次へ」。
選第一個“グラバー園 入場前賣券”。
這個“商品詳細”是介紹這張票的注意事項,
按右下角「次へ」就對了。
增減購買票券張數後,
再按右下角的「確認、申請」黃鍵。
左鍵是信用卡支付,
右鍵是現金支付。
機器會跑出兌換券,
30分鐘內去櫃檯付款換門票。
這是電車圖。
建議到石橋下車,
因為哥拉巴園是在山坡上,
在那裡可以搭電梯到園內的最高處,
之後就都是下坡,比較不費力。
我們是在“長崎駅前”搭車,
因為要到石橋,
所以先搭藍線往“正覺寺下”的方向,
到築町換綠線往石橋方向。
如果不是使用一日券,
記得在築町跟司機拿轉車券,
否則要再付一次車費。
電車來了。
在石橋下車後往前走,
到這家深堀精肉店右轉。
彎進巷子就會看到沿坡斜斜的登園電梯。
這電梯其實有點像登山纜車的模式。
出了斜電梯,
還要去搭前面那個高高的直電梯。
哥拉巴園入口。
拿票給售票口看。
進園就有一池子的魚。
這些是長崎造船所的錨。
舊三菱第二碼頭住屋。
這棟房子是修船員工的宿舍,
本來是在碼頭邊,
1972年才遷到這個山坡上的園區。
房子裡介紹明治時代長崎的工業。
三菱造船所。
端島就是軍艦島。
端島就在長崎港外,
感覺就像舊金山的惡魔島。
端島原來只是一處淺灘,
發現露天煤礦後繼續往下挖,
就變成了海底煤礦,經過多次填海後,
因地貌酷似軍艦,又稱軍艦島。
小島在1960年代初曾塞了超過5千人,
密度高達東京23區的九倍。
1916年島上建造日本首座鋼筋混凝土公寓,
大浪時全島會浸沒在波浪中,
導致島上建物嚴重損害。
二戰期間三菱公司大量使用朝鮮人,
並強制中國俘虜勞動。
1974年關閉煤礦時,
島上仍有數百萬噸煤礦儲量。
左邊的岩崎彌之助是二代三菱財閥總帥,
右邊的就是哥拉巴。
室內陳設。
坂本龍馬的等身寫真。
龍馬身高的說法,最低是156公分,
最高是181,
從他145公分長的和服推斷,
差不多應該是172公分,
以當時男子平均身高154公分來說,
可以打中鋒。
1853年敲開日本大門的美國黑船。
黑船艦隊共四艘軍艦63門大砲,
進入江戶灣那夜,江戶城炸鍋,
許多人跑去神社祈求神風吹毀黑船卻殘念,
而且將軍德川家慶也剛好被嚇死。
從2樓看長崎港。
旧ウォーカー住宅
(The Former Walker House)。
這房子1974年移到這裡。
屋主的uncle開設了
日本第一條蒸氣船國際航線(橫濱-上海)。
這棟小屋只是原屋的一小部分。
屋內陳設。
這陽台須要整修了。
旧長崎地方裁判所長官舎。
就在The Former Walker House的對面。
此建物1979移到此處,
現在作為洋服租借處,30分鐘600羊。
旧自由亭。
此建物1974年移到此處。
旧自由亭建於1878年,
是日本最早的西餐廳之一,
現改為咖啡廳。
玄關。
這座南蠻屏風是名作,當然是複製品。
2樓是咖啡廳。
1樓是挺有風味的廁所。
廁所外面有長崎各教堂的畫報。
長崎從戰國時期就是日本與世界的橋樑,
所以受西方宗教、思想影響較深。
2樓咖啡廳。
就是很簡單的下午茶,
圖的是一個氣氛和歇腳。
杯底櫻花很可愛。
日本歌劇名伶三浦環。
作曲家普契尼說她所扮演的蝴蝶夫人是:
「作品就像是為三浦環所創作的」。
孫中山!?
不是孫中山,是補氣你(Puccini)。
歌劇《蝴蝶夫人》的作曲家,
左肩停著一隻挺胖的蝴蝶。
共濟會石門柱。
共濟會又稱美生會,
1717年在英格蘭成立第一個總會所,
是帶點神秘感的組織,
有興趣可以看維基。
其會員幾乎參與了整個西方近代史,
包括了歐洲王室成員和美國多任的總統,
連莫札特、卓別林、普契尼、
柯南·道爾、蔣緯國都參了一咖。
旧リンガー住宅(Ringer House)。
屋主是茶葉鑑定師,
他1865年從中國來日本加入哥拉巴公司,
之後又擴展到麵粉工廠、煤油庫、電力、
保險、銀行、船運、等事業,
並創辦長崎英文報,
在長崎自來水廠的建設中也擔任要角。
目前此宅有歌手喜波貞子的生涯展。
喜波貞子比三浦環年輕,
是荷日混血聲樂家,
演《蝴蝶夫人》時一定穿正統和服。
《蝴蝶夫人》劇照。
普契尼歌劇《杜蘭朵》所用頭飾。
貞子在生前將此和傘託付給一位弟子說:
「這是我留下物品中最寶貴的,是我的靈魂。」
普契尼的手稿。
全套高級餐具及圖解,供參考。
室內陳設。
旧オルト住宅(Alt House)。
女主人。
看起來不只17歲。
屋主是富有的茶商。
噴水池變成許願池。
以為是鈔票,卻是哥拉巴園的門票。
在LAWSON買的門票便宜100羊。
大門左側有五扇房門,右側只有2扇房門,
建物左右格局不平均。
玄關。
餐廳。
接待室。
盆景教師證書。
暖爐用的煤炭箱。
正屋後面是廚房和僕人房。
僕人房。
旧スチイル記念学校(前Steele紀念學院)。
Steele紀念學院移到哥拉巴園之前,
是海星學園的宿舍。
這位就是哥拉巴。
哥拉巴的事業包括
進口武器、船舶,出口茶葉等,
也跟薩摩藩共建船廠,跟佐賀藩合開煤礦。
聽說這個角度是必拍,可以看到長崎港。
但此時停了一艘像公寓的郵輪,
長崎港就看不見了。
舊哥拉巴住宅。
豪宅的view就是霸氣。
白色玻璃窗是溫室。
溫室中間以前還長著一棵大樹。
入門大廳。
這位是哥拉巴夫人。
哥拉巴夫人本名鶴(ツル)。
《蝴蝶夫人》原著作者是以哥拉巴夫婦做原型。
哥拉巴身為英國人娶了日本女子,
住在眺望長崎港的屋子,
和歌劇背景設定幾乎都一樣,
不同的是哥拉巴夫婦很美滿。
也有人說因為鶴很喜歡穿蝴蝶花紋的和服,
所以被稱為蝴蝶夫人。
熱水瓶。
豪門收納盒。
這個是門牌嗎?
左邊那塊牌寫著「征清軍大勝利紀念札」及
「明治29年第 月製之」。
明治27年是甲午戰爭,
明治28年簽訂馬關條約。
天皇賜宴?
不知天皇是否駕臨,或只是菜到人不到?
倉場富三郎是哥拉巴的兒子,二戰時,
日本政府覺得他的英國血統會被敵國吸收,
而且這房子可以看到整個長崎港,
所以當武藏號在建造時,
政府強奪此屋轉給三菱重工長崎造船所。
戰後,一度作為美軍宿舍。
鶴夫人房間。
天花板密室。
鶴夫人房旁邊走廊天花板有一密室(二房),
因哥拉巴賣武器、船給薩摩和長州打幕府,
故此密室可能用來藏匿兩藩的年輕武士。
廚房。
地上的紅磚是不是裝反了?
後院的馬屋和煎茶屋。
馬屋。
煎茶屋。
大白天的,裡面很亮,為何要點燈?
難怪人家說富不過3代。
餐廳。
釣道具箱。
食堂。
冰淇淋製造機。
溫室。
溫室內部。
哥拉巴宅模型。
此宅於1863年由建造大浦天主堂的大師
小山秀之進承造,
揉合了日本傳統建築技術和
英國四葉幸運草殖民地風格,
是日本現存最古老的木製西式建築。
此屋完成後,
薩摩藩主送這棵蘇鐵給哥拉巴,
代表兩人緊密的友情。
此樹已有300多年的樹齡。
豪宅正門。
從正門望出去,長崎港就在眼前。
哥拉巴從蘇格蘭來長崎發展事業,
選在南山手的山崗蓋房子,
可俯瞰整個長崎港,當商船、軍艦進出時
就能第一時間掌握情資,
台灣外國領事館蓋在淡水和
西子灣的山坡上也是同樣的道理。
1970年長崎政府為了保護市內西式建築,
就把這些建物遷移到此處一起管理。
豪宅以港口view為最高段,
因既有港口的開闊,
且各式船隻來往停泊又使其景象日有新意,
這是其他view所無法比擬的。
但最近有一新view挾雷霆萬鈞之勢後來居上,
就是霧霾view,
這種霧霾view上天下地之涵蓋面更廣,
而且可因濃度增減,使所見景象益形萬千。
長崎伝統芸能館。
樓下的船、傘鉾、龍
都會在長崎祭典中出現。
龍龍全家福。
這家店叫“遊民”。
手腳像章魚的熊。
這是哥拉巴園的另一個入口,
但一開始就要爬坡,
這就是我們選擇另一入口的原因。
“南山手居留地”是那個時代
給外國人聚居的地方。
大浦天主堂正式名稱為
「日本二十六聖殉教者堂」,又稱法蘭西寺。
這26聖人是豐臣秀吉下令
在長崎處決的天主教徒。
此堂是日本國寶中第一個西洋風格建築,
因裡面不能拍照,又要收門票,
就不想進去了。
這算是西洋表參道?
祈りの丘絵本美術館。
先在外面脫鞋。
角煮,像台灣的刈包,
但少了花生粉和酸菜。
這站是大浦天主堂下。
Bye B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