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唱基礎三技巧
Nicolai Gedda說聲樂的基本技巧,他15分鐘就可以講完。事實的確是如此,困難的是怎樣把這15分鐘的技巧設定在自己身上,這困難的部分通常必須要有老師來引領。坊間也有許多專書可以參考,這篇小文是針對合唱團員給予最核心的聲樂基礎心法(像是武功秘笈的概念),當然要練功還是得跟著師父練,否則容易走火入魔。
聲樂基礎技巧只有3大部分:呼吸、發聲、咬字(舌頭位置)。
嚴格講只有呼吸和發聲2大部分,但因為唱歌一定得咬字,咬字的母音得靠舌頭位置,而舌頭的位置也會嚴重影響發聲,所以有必要也講一下舌頭位置的問題。
呼吸:
如果硬要說呼吸和發聲哪個比較重要?那我會說呼吸佔52%,發聲佔48%。如果說聲帶像是一輛超跑,那麼氣息支持就像汽油,沒有汽油的超跑一點用處都沒有。必須要有完全放鬆的呼吸技術才能支撐健康美好的歌聲。
Caballé描述過她所受的腹部呼吸訓練,雖然沒有太多細節的說明,但絕對足夠讓要學歌唱的人了解呼吸訓練的重要--
“卡芭葉和班上同學在巴塞隆納音樂院第一年所學的,便是如何呼吸,(Kemmeny絕不讓她的年輕學生在頭一年開口唱歌)Kemmeny將全部時間放在呼吸練習或「呼吸體操」。她做「呼吸體操」的目的是要藉由腹部肌肉的使用,在橫隔膜周圍建起一面巨大堅固的牆,期望能強化它們到可以使橫隔膜無需「做工」……
曾在其祖國匈牙利贏得賽跑冠軍的Kemmeny……手邊有個計時鐘,用來測量她的學生能持氣多久,以及釋氣的速度……一如在水面下的泳者,同時也使他們能順暢地吸入氣體而不需收縮喉嚨(蘇莎蘭也聲稱,若她感到喉嚨有任何「感覺」,那就表示唱法不好或角色錯誤)“--(節錄自《歌劇群芳譜》)
關於「 能順暢地吸入氣體而不需收縮喉嚨」,我稍加說明一下,就是在吸氣時,只要專心地想著像是躺在地板上(或床上)那樣輕鬆的吸氣,不管後面是一個多難或多高的音都不要想它,因為一邊吸氣,一邊想著後面高難度的音,很容易肌肉就緊了;而且氣吸7分滿就好,如果吸氣吸到喉嚨有點脹脹的或是堵堵的感覺,那就是緊了,或吸太多了。另外,老師也常常要我們在張口唱之前就要準備好要唱的那個音,那是指音樂情緒上要準備好,但在呼吸上是盡量不要想,除非你已經完全掌握到呼吸放鬆的技巧。
Caballé在接受訪問中曾提到,頭一年的呼吸練習當中有一項是--學生們每天到Kemmeny的班上都要躺在地板上,腹部放著一塊舉重槓鈴的槓片,這樣鍛鍊呼吸肌肉群好幾分鐘。
我個人也相信這樣的理論。一般人在學習聲樂的過程當中,先不論其他各樣艱深的技巧,第一個會面臨到的就是高音不能輕鬆唱出來的問題。我們用簡單的邏輯來說明:如果你能用很緊的方式叫出一個高音,那就表示如果你能抓到放鬆的訣竅,就一定能輕鬆的唱出同樣的高音。
這個放鬆訣竅的第一步就是呼吸的放鬆。大部分學生都會在唱最高音時,腹部再給一次力氣來“逼出”高音,但其實這個高音更需要的是放鬆才對,在實際技巧上,就是在唱最高音的前一音(或前二音)時用了什麼樣的力氣,唱到最高音時保持那個力氣就好,不要再多加力氣,因為這多加的力氣絕大部分都會轉化成肌肉緊張,或者說,要唱最高音前,甚至可以“想像”讓腹部稍微放鬆一下。也就是說,最高音唱不好,很可能是前一個音(或前兩個音)唱不好,所以這時應該是要先把前一個音(或前兩個音)唱好,然後最高音的問題可能就解決一大半了。
另外,我個人的體驗是每當我有一段很好的體魄訓練的時期,比如當兵的時候,我唱歌就比較輕鬆、有力些。以此來呼應Caballé的說法就是,歌唱所需的肌力不是靠要用的時候猛給力氣,而是靠平時的肌力訓練,然後在唱的時候不會感覺特別的出力,而是相對輕鬆的支撐。
喔,對了,為什麼Caballé要躺著做那個槓片呼吸練習?這個要回憶到我們在當嬰兒的時候,還記得你當時可以一哭一整晚,聲音宏亮到所有鄰居整夜稱讚你,而且第二天你完全沒有燒聲,為什麼你這麼厲害呢?因為你有完美的呼吸技巧。只可惜,當你學會站起來以後,你就忘掉怎麼完美的呼吸了。所幸,當我們躺下來時,還是能夠恢復原始的正確呼吸,所以我們就躺下來恢復記憶。
發聲:
放鬆訣竅的第二步是喉嚨的放鬆,這點就稍微複雜一些,需要跟老師個別的學習才比較能夠體會,所以我只能說一些比較具體的東西。首先,喉嚨最主要的功能就是發聲和共鳴。
常常我們會聽到胸腔共鳴和頭腔共鳴的說法,但其實共鳴是有條件的,比如說要有足夠的空間,和合適的材質才能得到好的共鳴。以胸部來說,裡面塞滿了潮濕柔軟的肺泡,無論材質和空間都不足以擔當共鳴大任;頭腔也是擠滿了腦漿,沒辦法共鳴,唯一真正能共鳴的就是口腔,也就是從聲帶到嘴巴這一段空間,為了要讓這段空間盡可能擴大以產生更多的泛音,就必須讓聲帶的位置(喉結)放低一點,但是喉結放低,不能用硬壓的,這樣聲音會變得很粗糙,必須是很自然的讓喉結放下來。
喉結放下來這件事在台灣比較不被重視,但在歐美,這是聲樂學習最重要的項目之一,我們在youtube上就可以看到很多討論這個題目的影片。我們觀察所有著名聲樂家,他們都把喉結保持在相對較低的位置。
上面提到的頭腔共鳴和胸腔共鳴其實是對頭聲和胸聲的誤解,但頭聲和胸聲必須從解剖學來理解,在這裡解說的話會有一點枯燥又佔篇幅,所以留待以後有機會再專篇討論。
前面說到發聲跟舌頭的位置有關,舌頭可分為舌前、舌中、舌後。舌前跟咬字時咬子音比較有關係,跟發聲的關係比較不大,跟發聲比較有關係的是舌中和舌後的部分。
以下是唱 [a、e、i、o] 4個母音時的舌頭位置:
這個視屏有唱 [u] 母音的舌頭位置。
下面這個發聲練習是針對不同母音變換舌頭位置的練習。
用u母音作起頭,是因為u母音的聲帶(喉結)原始位置最低。
用a母音作起頭,是因為a母音對多數人來講最好發。
這個練習因為都是同一個音高,越往高音就需要很強的呼吸肌力支撐,所以對於初學者,不要練到太高的音,否則反而會讓喉部緊張,失去練習的意義。
下面這個練習雖然很普通,但是對男聲是很重要的練習,最主要的目的是要練習Passaggio的“關閉(遮蓋)唱法”。
Passaggio是中音域到高音域的一個過門音域,通常是2點mi到2點fa#這幾個音,如果是低音域的人可以往下調一個音。
男生最大的苦惱就是高音會破掉,很多人沒辦法突破高音就只好輕輕地唱,但是一個合唱團的男高音如果只能輕飄飄地唱高音,那麼這個合唱團的演唱曲目就會受到限制,比如歌劇合唱和氣勢磅礡的曲目就沒辦法表現了。
男生的高音必須要“翻”上去,想要“翻”上去,就必須在Passaggio的音域學會“關閉(遮蓋)唱法”,所謂“關閉(遮蓋)”就是唱到2點mi到2點fa#這幾個音時,把母音close或narrow起來,在實際作法上就是唱到這幾個音時變換母音(modify),把比較open的 [a] 母音換成比較narrow的 [o] 母音來唱,這樣就能解決Passaggio的問題,Passaggio解決了,高音才能穩定、大派。一個合唱團有高音穩定又大派的男高音,整個團的音色就會往上進階一級。那麼,能夠穩定、大派地唱高音的男高音還能不能輕輕地唱高音?當然可以,而且還能讓輕音從2D進階成為有立體感的3D輕音。
對女聲來說,中音域到高音域的Passaggio問題不大,大部分女高音都不覺得有這個Passaggio的存在,所以在教學上老師都直接跟學生說「let it go!」。但還是要注意到高音不能唱得太寬,否則聲音會變得太白,所以往高音去的時候,還是要學會變換母音(modify)這個技巧。
女高音比較有問題的Passaggio反而是在中音域往下到低音域的這個部分,要怎樣從頭聲很順暢地轉到很有磁性的胸聲,這也是一個必須跟老師學習的技巧。不過在合唱團中,低音部分有alto負責,合唱團女高音唱低音的機會不多,所以我們也暫且按下不表。
唱歌需要共鳴,共鳴講究明亮豐滿,明亮要靠抬上顎,豐滿要靠喉結往下放。
低音往高音唱時,重要的不是要給多少力?而是不要給多少力。因為高音實在不容易,你只要多給一點力,它就緊了,緊了就唱不出來了,所以抬上顎和喉結的放下都要很溫柔,動作要小,只能用一種微微的興奮感來帶動,不能變成肌肉的緊張,這其中興奮或緊張的分辨就是發聲成功與否的分界線。
PS:抬上顎的興奮感僅限於硬口蓋,軟口蓋部分不要特別抬(它自己會抬),否則容易緊。
留言列表